从“金服”到“数科”,金融科技公司迎来更名上市潮
欢迎来到上海华玺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研究
行业动态 行业研究 公司动态
从“金服”到“数科”,金融科技公司迎来更名上市潮
发表日期:2020-03-09      点击击数: 32

今年以来,多家头部机构更名为“数字科技”,强化科技属性对于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除更名潮之外,金融与科技企业也迎来(拟)上市潮。


一、“更名运动”

在我国,首家提出数字科技概念的企业是京东数科,早在2018年9月就已经将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开创了数字科技的先河。京东之后,小米支付也于2019年9月更名为“小米数科”。


进入2020年下半年,蚂蚁金服、360金融相继更名,前者7月中旬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后者于8月更名为“360数科”。此外,小米数科于今年10月宣布品牌升级为“天星数科”。


一方面,“更名运动”引发了市场争议,被诟病有“规避监管之嫌”;另一方面,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更名势在必行,而且这才仅仅是第一步。“更名更加适合这些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更加迎合监管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每家金融科技公司升级为“数科”品牌的背后,各自的发展战略也体现出差异化特征,譬如蚂蚁科技服务于小微商户群体等普惠金融、京东数科则倾向于新基建,强调其服务范围不限于金融科技,而是覆盖智能城市、智能营销、AI机器人等领域。


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面对各地企业的客流量下滑、生存危机等难题,政府部门提出引导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因此一批金融科技公司意识到数字技术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作用,重科技已成为必然趋势。


并且,这些金融科技公司更名之后,也并不意味着可以规避金融行业的监管。因为,金融科技本质仍然是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公司即便是转向了科技企业,也无法脱离金融的本质,那么就要受到金融的监管。


正如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所说,虽然在组织构架上的调整仍然需要时间去稳步推进,但这些互联网巨头并不会轻易放弃金融板块。单纯做科技,营收跟利润增长空间还是比较有限的,本身金融还是最赚钱的,所以从盈利角度来看,各家都不会放弃这一点,有一些公司甚至还要依靠金融业务盈利。


二、“上市运动”

进入2020年,除更名潮之外,金融与科技企业也迎来(拟)上市潮。


陆金所、慧择、天阳科技、新致软件等公司已经登陆资本市场,京东数科IPO还差临门一脚,只待靴子落下,而蚂蚁集团IPO刹车则备受关注。科技类公司如金山云、山大地纬、奇安信、寒武纪等公司均已上市。


此外,微众信科、中数智汇、海天瑞声、信安世纪等公司科创板IPO申请已过会,金融科技应用平台百融云创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德拓信息、三未信安、派拉软件、联合资信等公司已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国内最大支付收单机构银联商务已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AI公司第四范式回应上市传闻称尚无明确上市时间表,但在探索科创板的上市机会。


以下为重点公司盘点:
1、陆金所控股(LU.US):10月30日登陆纽交所,IPO以来涨幅9.33%

作为年内第一家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于2020年的10月30日登陆纽交所,发行价13.5美元,上市当日收盘报12.85美元,较发行价下跌4.81%。截止12月21日收盘,陆金所控股(LU)报14.76美元,跌幅3.78%,总市值360亿,IPO以来涨幅9.33%。


此前陆金所的业务包含P2P,但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发布,陆金所开始加快去P2P化,向B端发力,向金融科技方向转型。其招股书中定位为“领先的科技赋能个人金融服务平台”,主营业务为零售信贷和财富管理。


截至第三季度末,陆金所P2P历史存量产品在客户资产总规模的占比为8.5%,而去年同期为39%。同时,三季度陆金所的主营业务发展快速。具体来看,在营收方面,三季度零售信贷余额为5358亿元,同比增长21.4%;财富管理资产规模为3783亿元,同比增长7.8%。


财报显示,三季度陆金所的关键风险指标已经逐步恢复至疫前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一般无抵押贷款30日以上逾期率2.5%,有抵押贷款30日以上逾期率为0.9%,而作为对比,二季度末一般无抵押贷款30日以上逾期率为3.3%,有抵押贷款30日以上逾期率为1.4%。


陆金所在财报中预计,2020年年末,陆金所客户总资产规模有望达3950亿至4200亿,零售信贷业务新增贷款有望达人民币5580亿至5680亿。全年总收入将在人民币510亿元至515亿元区间,剔除一次性C轮可转换票据重组费用后,全年净利润将在人民币132亿元至134亿元区间。


2、慧择(HUIZ.US):2月12日登陆纳斯达克,IPO以来跌幅32.67%

全球保险电商第一股慧择(HUIZ.US)在疫情期间(2020年2月12日)登陆美股市场,发行价为每股10.5美元,3月初股价达到了目前为止的最高价14.8美元,又在4月13日盘中跌至最低价4.83美元,较发行价腰斩。之后在4月15日晚间,慧择宣布股票回购计划。根据该计划,公司可在未来12个月内回购最多1000万美元的已发行美国存托股票(ADS)。


在慧择祭出回购计划后,4月16日美股开盘慧择股价就一路上涨,最终涨幅16.79%。从7月开始,慧择股价缓慢震荡下行,截止12月21日收盘,慧择报7.07美元,跌幅0.84%,总市值3.7亿,IPO以来跌幅为32.67%。


据慧择控股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由亏转盈,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69.4万元,同比降8.9%;营业总收入为3.48亿元,同比增22.9%,环比大增48.27%,主要由于经纪收入增长;运营成本和费用总额为3.35亿元,同比增24.69%。成本费用增速高于收入。


运营成本和费用中,收入成本为2.35亿元,同比增 24%,主要归因于用户流量渠道支付的服务费增加。销售费用为5785.7万元,同比增长43.9%。主要原因是广告和营销费用增加,以及随着公司增加人员编制而增加人事成本,还有基于股份的薪酬费用增加。研发费用为1147.8万元,同比增长41.7%。主要归因于研发人员数量的增加。


前三季净利降逾六成。今年前三季度,慧择控股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866.9万元,同比降61.38%;营业利润为250.2万元,同比降79.12%;营业总收入为8.32亿元,同比增13.2%;运营成本和费用总额为8.3亿元,同比增14.74%。成本费用增速略高于收入。



Copyright © 2021 华玺基金 /上海华玺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15044843号-1 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向城路58号18楼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售后咨询热线